从“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再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我国成为全球大气治理速度最快的国家。而在每一步的行动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组成了最强大脑,让我国大气从“治理”到“智理”。
这个体积巨大的实验箱正在对大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的成因机理进行模拟分析。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科研团队正在持续攻关。
在另外一间实验室,这块大屏幕连接着全国308万国6柴油车,每辆车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污染物的排放装置是否正常运行,一目了然。
这里就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由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经济学等295家科研单位、近3000名科研人员组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围绕着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到底污染哪来的,怎么把它治好,去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同时还创新了一市一策的驻点跟踪研究模式,我们把团队安排到地方,长期驻下去,做源清单源解析,抓住主要矛盾。
最强大脑的组建,转变了过去“小而散”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集中攻克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在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实验室,记者看到一组数据:从2000年到现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从1000多万辆涨到了目前3.1亿辆,整个污染物排放不但没有同比增长,而且从2010年开始逐渐稳中有降。
总台央视记者何莉: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瓶子里装的就是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第一个瓶子里装的就是柴油车,每100公里的颗粒物排放达到293克。随着标准的制定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如今柴油车每100公里的颗粒排放只有1.5克,1.5克和293克,足足降低了将近200倍。
重型柴油车目前保有量虽然只是机动车保有量的6%左右,但是它排放的氮氧化物达到了76%,是下一步减排管理的重要对象。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pm2.5排放标准是10微克每立方米,我国还要依靠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我们想下一步怎么能够通过一些重大的项目,重大的科技工程,把京津冀这个区域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板,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减污降碳要协同。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李志贵)
【编辑:曹子健】145.29mb
20.28mb
70.73mb
111.72mb
24586kb
91544kb
94444kb
73017kb
开元app下载手机端
扫一扫安装
豌豆荚发现更多
网友评论
99 魔都巧易
清文动哀玉,见道发新硎。
2023-12-10 03:14:10 推荐
99 李子昂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2023-12-10 03:14:10 推荐
99 奉天夏沫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2023-12-10 03:14:10 不推荐
99 浩思超级甜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2023-12-10 03:14:10 不推荐
99 凌波丽姿
荒寒孤店雨,零乱野祠云。
2023-12-10 03:14:10 推荐